首頁 / 平安視點 / 聲音 / 任匯川:用耐心去掙錢,掙更多的錢

聲音

任匯川:用耐心去掙錢,掙更多的錢

任匯川:用耐心去掙錢,掙更多的錢

時間:2016-01-25 作者:21世紀經濟報導【字體:       

親愛的21世紀經濟報導讀者:

李宗盛說:決定容易,等待太難。要走到理想狀態,沒有立竿見影的辦法,需要政府、企業、金融忍住短期誘惑的吸引,保持長久的耐心。

中國人聰慧勤奮,三十年發展天翻地覆,只爭朝夕,改變是巨大的,幸福是突然的。但我們也“捉急”慣了,股市被低估,改革超預期,那麼八個月就可以把股指從2300頂到5100。歐美很多十年完成的事情,我們兩三年就做到了。捉急也就會撿簡單的事情先做,經濟上投資建設、加工製造、土地開發,能仿製的不研發,能上量的先不升級;金融上貸款相對簡單安全,VCPE股權債權夾層ABS相對複雜;最後簡單的事情都快做完了,有些領域還做過頭了,投入兩三元錢才產出1元GDP,剩下不少艱難的企業和銀行的擔心。這個當口,專家們不分風格體系,空前一致地表示出了對經濟的不樂觀。再次捉急地刺激,還是咬牙挺住?後者意味著要看到不少難看的事情:債務違約、企業虧損甚至倒閉、財政收入降低。

金融是服務經濟的,但是現在金融因為一個怪圈而做的還不夠好,現在的“個人—金融機構—企業”的迴圈關係變成了一個怪圈困境:金融機構做一些直接融資產品形態的改革嘗試,但因剛兌而流產,或者乾脆從開始就是心知肚明有隱形剛兌的假創新;個人投資者並不覺得金融機構的服務有多專業,雖然簽了字,有損失我就去拉橫幅;企業、政府和金融機構玩來玩去,最後拿到的資金實質上還是一堆很貴的“貸款”。喊了多少年的泛資產管理,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貌合神離,舉步維艱。

2015年金融還有一個現象,在金融機構自身穩健但沉重的創新改革之外,有兩股力量在衝擊著金融機構的圍牆:好的一個是走正道的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它即便搶不走多少金融蛋糕,但必將推動金融機構自身的改革;壞的一個是遍佈全國O2O的野金融、假金融,上演著龐氏騙局,讓老百姓拉橫幅都找不到人。要真正脫媒,金融機構是責無旁貸的,也需要咬牙挺住,勇敢做真正的創新,讓怪圈倒轉。

一切經濟、財政、民生、金融,根基在於企業盈利。在中國做企業是很不容易的,現在已經到了必須放水養魚,用市場優化資源配置作轉捩點的階段。想像一個理想的狀態:企業不再擔心重金研發的成果被山寨,發現耐心去做也能掙錢,而且掙更多的錢。稅負降低,好企業得到資金支持非常便利;金融機構能識別好企業,用綜合金融的手段,把個人的財富變成資源,合理配置到好企業;個人對自己的投資瞭解得當,合理配置。平安用28年修煉成為9000萬老百姓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平臺,而陸金所即便站在巨人肩膀上,有互聯網手段,也用了近五年時間累積,才達到1800萬使用者和1.6萬億交易量。李宗盛說:決定容易,等待太難。要走到理想狀態,沒有立竿見影的辦法,需要政府、企業、金融忍住短期誘惑的吸引,保持長久的耐心。

不過在經濟學家紛紛悲觀的時候,老百姓倒還沒什麼感覺,小長假的景點、週末的影院,臨潼的夜市、新宿的免稅藥妝店,依然人聲鼎沸,舞照跳馬照跑。經濟下滑本應導致的就業和收入降低問題似乎並沒有傳導到個人。這就是中國老百姓的歡樂之處,也是我們經濟和金融的希望。熬是一定要耐心熬的,只要人們的預期沒有發生方向性改變,只要大家一起熬,基尼係數沒有大的變化。如果能忘記惱人的房子,那麼健康、旅遊、學習、藝術、社交、思想、乾淨的空氣、公平誠信的環境等等,才是我們老百姓更加想要的,我們願意為之消費的,畢竟錢是冰冷的,人是有溫度的,而且,我們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