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關於平安 / 品牌資料庫 / 新聞通稿:公司領導向媒體記者講述上市故事(上)

新聞通稿

公司領導向媒體記者講述上市故事(上)

時間:2004-07-08   文章來源:中國平安   【字體:       

    7月8日,應媒體要求,平安高層與十几家國內著名的財經及地方媒體記者在位于深圳平安大廈的集團總部進行了一次非正式的訪談。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率領平安集團總經理兼首席財務執行官張子欣、常務副總經理孫建一以及市場總監潘宏源、副總精算師姚波齊齊亮相。此次媒體見面會歷時兩個多小時,面對記者們的頻頻發問,平安高層們笑言:好象進行了另一場路演。 
    不看潮起潮落 路遙方知馬力 
    6月24日,平安在港交所首日挂牌交易,即融資143.37億港元,成為今年香港迄今最大宗IPO。作為國際資本市場上的一家公眾上市公司,透明度和投資回報時時刻刻給平安管理層帶來壓力。對此,馬明哲坦言,最應該關注的并不是平安股價的“潮漲潮落”,而要看到“路遙知馬力”,看到公司的品質和基礎。 
    馬明哲說,平安的成功上市,標志著平安已從“小河游水”沖到“大海”中接受大風大浪的考驗。投資者是否認同公司,要看我們的經營管理是否符合國際標准,是否健康穩定,是否具有持續發展的能力。所以,上市成功了,壓力更大了,責任更重了。他表示,平安招股募集資金到位后,主要將用于進一步增強平安的競爭實力,包括提高公司的償付能力和資本充足率,并會進一步強化銷售網絡與能力,增強保險產品創新能力,整合平安服務體系。 
    針對媒體關心的平安為什么不在美國上市的問題,馬明哲說,因為平安此次發行的規模不是很大,而香港本身就是國際性的金融中心,是一個全球市場,可以滿足全世界投資者的需求,當然也考慮了一些成本的因素,所以綜合起來,我們決定只在香港上市,而且早在一年多前就作出了這樣的決定。 
    竭盡全力 完美路演 
    平安上市前兵分兩路,在美國和歐洲同時進行了路演,對于此次路演,平安高層總結了三點:收獲多、壓力大、投資者反應超乎想象。  
    為了吸引國際投資者“買單”,平安上市前在世界各國開了100多場推介會,兩支高層團隊共約見了400多家國際知名的基金經理,回答了數千個問題。這些基金經理絕大多數擁有良好的精算背景,研究保險都有几十年的歷史,“對保險很在行”。他們提問非常認真也非常到位,“逼”得路演團成員在飛機上也要反復推敲每一個答問的細節。馬明哲坦言,路演結束后,感到壓力很大,基金經理們在會上提出的問題和建議給了他很大的啟發,由此也學習到不少東西。 
    投資者的反應也讓平安的高層們始料不及。據張子欣介紹,一本厚達6英寸的招股說明書,被基金經理們翻到舊舊的,他們對中國保險市場的分析非常專業也很透徹,對平安的未來成長也非常專業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對于此行路演途中的辛苦,孫建一風趣地說:此行最直觀的感受還有想吃、想睡,“因為50年的三明治都沒有那几天吃得多”。 
    兩大賣點 凸現優勢 
    此次海外路演,平安以兩大“賣點” 突出自身優勢:國際化標准和本土化優勢,并成功地贏得了國際投資者的認同。馬明哲解釋說,國際化標准表現為公司完善的治理結構、國際水平的管理團隊、高效透明的運作體系、國際通行的管理標准。 
    馬明哲笑言,此次海外路演,團隊里面95%以上的交流用英語完成,再專業、再復雜的問題我們都有令人滿意的回答,從語言到標准上都表現了平安與國際對話的能力,給海外投資者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讓他們對平安充滿信心。 
    本土化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平安作為一家本土的公司享受本土的待遇,其次,平安16年來在市場上建立了“先入為主”的市場優勢──如形成了龐大的高品質的銷售網絡和銷售隊伍,以及吸納了眾多本土的精英加盟平安﹔第三就是平安品牌在國內市場上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第四是來自于對中國本土市場的熟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