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平安視點 / 聲音 / 邵平:建立全球性專業化能源銀行

聲音

邵平:建立全球性專業化能源銀行

邵平:建立全球性專業化能源銀行

時間:2016-06-30 作者:平安銀行【字體:       

 6月29日,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能源部長會議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聯合國副秘書長、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執行秘書沙姆沙德•阿赫塔爾發表演講,二十國集團相關部長們就能源可及性的需求和政策現狀做了熱烈討論,並對世界範圍內解決能源可及性問題做了經驗分享。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作為唯一的金融機構代表在能源可及性大會上就改善能源可及性的融資和商業模式做主旨發言。

打造多方合作平臺   建立全球性專業化能源銀行

在能源部長會議圓桌論壇上,平安銀行行長邵平就商業銀行履行社會責任,助力能源可及做了發言。他表示,能源行業是一個產業鏈很長、專業性很強、利益覆蓋面很廣、複雜程度很高的特殊領域。特別是全球能源可及性問題,不但涉及能源供應、能源效率、能源技術、經濟效率、環境保護等多重價值目標,而且涉及政府、國際組織、能源企業、金融機構、普通民眾等多個利益主體,特別需要專業規範的深度經營,特別需要體系完善的金融生態。

邵平分析說,放眼全球,能源可及性問題依然嚴峻。在全球,仍有11億人忍受著無電的折磨,仍有29億人使用固體燃料;在中國,雖然無電人口的用電問題已經在“十二五”期間全面解決,但是,仍有5.9億居民使用固體燃料。

“有兩大瓶頸阻礙著能源可及性的實現。一是資金瓶頸。通常,能源可及性專案的建設和運營需要巨量資金,因此,單靠政府投資或國際組織援助等傳統管道,並不能完全滿足需求。二是參與度瓶頸。能源不可及的地區大多位於偏遠、落後地區,相關專案的建設週期一般都很長,但回報率可能並不高,因此,民間企業參與建設的積極性普遍不高。”邵平認為,在加快能源可及性建設的道路上,只有多方攜手,形成合力,打破瓶頸,才能從根本上推動能源可及性建設取得成功。

對於解決的辦法,邵平倡議打造“政府+國際組織+能源企業+金融機構”的多方合作平臺,從而有效構建新型能源行業生態圈和能源生態金融模式,突破關鍵瓶頸,實現優勢互補,促進資源整合,推動能源可及性建設快速發展。

在各方的角色定位上,政府應完善政策和制度環境,落實財政配套資金,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形成乘數效應;國際組織應協調國際間的資源與利益,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能源企業應提升技術水準,探索新的建設和運營模式,提高參與度和成功率;金融機構應踐行供給側改革,打造全新的生態金融模式,提供更富有針對性的能源金融產品與服務。

此外,邵平提出了建立全球性的專業化能源銀行的倡議。他表示,專業化能源銀行的建立有利於深度洞悉能源行業的發展趨勢,有利於深度服務能源行業的細分領域,有利於全面建立新型的金融生態,有利於持續推動能源可及性建設。

全面發力生態金融  “輸血+造血”雙管齊下

邵平表示,平安銀行將全面發力生態金融的經營模式,支援能源不可及地區的建設和發展。一方面,在能源行業領域,平安銀行將積極支援能源可及建設,為能源不可及地區“輸血”。另一方面,平安銀行將打造生態金融,整合行業資源,增強當地“造血”功能,支援更多中國企業把握當地特色、尋找發展機遇、融入當地經濟,促使當地從根本上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具體到商業模式上,邵平介紹說,平安銀行堅持“跳出銀行辦銀行”的經營理念,不斷推進專業化經營,通過“商行+投行”、“融資+融智”、“引資+引流”等多種形式,聚集能源產業鏈上下游的優勢企業,打通產業鏈,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打造了全新的生態金融商業模式,增強了對風險的抵禦能力。

2013年,平安銀行專門成立了能源礦產金融事業部,致力於為傳統能源和新能源企業及專案提供全產業鏈的投融資服務。事業部下設綠色能源中心,專門推動清潔高效和可再生資源的可及性。目前事業部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600億人民幣。尤其是在能源可及性領域,平安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提供了近400億元人民幣授信支援,重點支援邊遠貧困地區的電網建設,水電、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設以及國內燃氣管網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