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平安 / 品牌资料库:新闻通稿 / 首届“中国平安励志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新闻通稿

首届“中国平安励志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时间:2006-06-29   文章来源:中国平安   【字体:       

 


平安对话高校学子 高管点津成才之道

 

首届“中国平安励志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在商业社会的环境中,成才的主流机会是成为企业中的职业化专业人才。个人只有在为企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5月23日,中国平安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顾敏慎在首届“平安励志论坛”上的讲话吸引了数百名北大学子。

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才供求间却存在着奇怪的错位。企业难觅优秀人才,而不少学子则找不到工作。“论坛实际是一次企业与潜才的对话,既帮助学子成功,也为社会发掘人才。”论坛主办方中国平安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通向成功的人才观”

作为第三届“中国平安精英大学生励志计划”的重要内容,“励志论坛”今年首度推出,主题为“通向成功的人才观”,主要针对大学生们关注的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等热点问题,邀请知名学者与优秀职业经理人为学生们答疑解惑。

23日晚,顾敏慎的主题演讲以成功的机会、条件、能力为主要框架。这位平安“外脑”的重要成员,曾任联合利华人事发展总监,多年的人力资源专业经验,让他的演讲内容丰富而实用。

与顾敏慎一起现身说法、博古论今的还有2005年人气最旺的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等知名学者。

“我们希望让在校学生面对面与知名学者和成功企业管理者分享和交流对人才观的看法,帮助大家确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努力重点,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走得更加顺畅,取得更大的成就。”顾敏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据悉,为回馈社会,帮助在校大学生的成长,中国平安今年拟举办五期励志论坛,举办地点将会选择五个国内知名高校进行。每期论坛都会邀请对人才有独到见解的社会知名学者和平安公司高管,他们将会或以古论今、或从企业实际出发,和学生们共享“通向成功的人才观”。

一位北大学生在论坛后表示,“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机会,学生要真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材,除了埋头苦读,更应该了解外面的世界。中国平安主办的这次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让我们有了更加清晰的人才观,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催生“明日之星”

实际上,“励志论坛”作为“中国平安精英大学生励志计划”的重要内容,只是为今年的该项活动拉开了序幕。二者互相结合,是平安长期投入的社会公益活动,也是平安催生“明日之星”、培养行业人才,发掘新生力量的重要方式。

据悉,“中国平安精英大学生励志计划”至今已举办三届。从3月开始,第三届励志计划已在全国各大著名高校展开宣传。这个目前国内影响力最大、奖金额最高、学生参与面最广的金融论文评奖活动,自2003年以来已经举办了两届。为鼓励金融院系的在校大学生对保险的的学术研究;平安每年耗资百万。

“我们每年投入一百多万元举办这项长期社会公益活动,目的就是希望激发青年学子的学术研究兴趣,鼓励他们在金融、保险领域的学术创新。” 中国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说。

“励志计划”在国内各大高校掀起一股保险研究的热潮。据中国平安提供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仅在2005年的“励志计划”中,评委会就收到来自全国43所高校的436篇参评论文。参照发表论文的学术性,创新程度,结合社会热点,文本规范性、完整性,发表刊物的级别等几个评判标准,评委会最终评定45篇金融论文、35篇保险论文分获金融类及保险类一、二、三等奖,而一等奖得主可获高达1万元的奖学金。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十三所知名学府的26位金融及保险专业的教授们欣喜地发现:在励志计划的激励下,学生们跃跃欲试,频频涉足“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社会财政经济政策走势”等社会关注的热点,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深度远远超出教授们的预想。

“在中国平安校园招聘中,‘励志计划’的获奖学生可获得优先考虑。”平安集团人力资源部一位负责人透露。这位负责人说,获奖的精英学生未来都将有望成为业界领袖,因此平安更希望这批精英能成为平安的“明日之星”。据介绍,在今年的“励志计划“中,除论文评选和金融论坛之外,平安还将针对大学生们关注的个人发展与职业规划等热点问题,举办专业讲座。此次励志论坛,作为优秀的平安职业经理人顾敏慎的”现身说法”,为学生们讲授金融从业人员素质及平安的人才发展观,颇得学生们及业界好评。

对平安的这一举动,业界普遍诠释为,国内保险行业的竞争向人才培养范畴延伸,从2003年起就已经出现了这一趋势。从2005年开始,不少外资保险加快进驻中国大陆的步伐,这大大刺激了国内保险公司的忧患意识。事实上,随着国内和中外资保险竞争格局的形成,金融专才的相对匮乏也日益明显,金融行业的人才竞争已非常激烈。从某个意义上说,保险行业的竞争将越来越取决于对人才的培养和挖掘。

汇聚“人才梯队”

“‘励志计划’不仅有利于金融业的学术创新,更有利于金融业人才梯队的建设。院校与保险公司的直接联手,将有效拓展直接向社会输送品质兼优人才的渠道。”一位励志计划评委说。

中国平安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孙建一也多次表示,作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综合金融集团,平安在人才储备上一直不遗余力。“为了建成以保险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平安希望能通过励志计划汇聚更多金融人才。”

被称为保险业人才培养基地的平安,一直是业内挖角的对象,但其人才常挖常新,层出不穷,令其人才机制成为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为保持人才的梯队成长,中国平安建立了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培养初、中、高级讲师近3000人,投巨资建立了平安金融培训学院。这座新落成的占地20万平方米、能同时容纳1000人学习的庞大培训基地,在平安内部被称为“平安大学”、“我们的大学”。“平安大学“内设有寿险学院、产险学院、金融学院、管理学院及博士后工作站,面向公司所有内外勤员工,提供面授培训、认证考试、网上学习、卫星电视教学等培训方案、并与国际著名的专业培训机构LIMRA、LOMA、AICPCU、WHARTON商学院,以及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学府共同开展职业培训。据闻,早在项目上马之前,平安高层就立志,要用5-8年的时间把它建成亚洲顶级的金融保险专业大学和中国的GE管理学院。这一宏伟目标让不少仍在校园里、向往加入平安团队的年轻人兴奋不已。

 “利用高校培养、挖掘行业人才,是国外大型企业比较普遍采用的做法。但我们的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与高校学生和现行教育体系产生共鸣,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名励志计划的评委说。

平安非常清楚地意识到,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绝不可以放弃道德和诚信的理念。多年前,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就提出了企业的四大责任:“平安的企业责任就是要遵守最高的商业道德并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为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都要创造最大的价值。过去、现在和未来,平安都要坚守这样的核心价值理念。同时中西并蓄,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和现代商业伦理相结合。”

“守信守时、尽责务实是人才和企业成功的基本条件”,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副总经理兼首席人力资源执行官顾敏慎在论坛上表示:“在商业社会的环境中,成才的主流机会是成为企业中的职业化专业人才。个人只有在为企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到成长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双赢。”

“平安一直怀着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平安的企业文化中重要的一条是回报社会,重视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平安集团常务副总孙建一说。中国平安立志成为道德水平最高的金融保险企业,认真践行企业公民的职责,在慈善教育、红十字公益、灾难救助等方面承担广泛的社会责任。除每年举资100多万元开展“精英大学生励志计划”外,截至2005年9月平安共援建了38所希望小学;公益协办“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向中国红十字会捐赠价值1000万元的捐血车,每年近万人参与义务献血活动;向中国红十字总会2003至2006年的所有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赠送一年期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保险,捐赠总保额逾亿元。

中国平安获得了广泛的公众认同及社会荣誉。2001至2005年度,平安在 “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中,作为惟一一家保险企业连续5年榜上有名。2005年8月,平安荣膺由国际著名财经媒体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并名列中国金融企业之首。

“好的企业不仅仅指高企的经营指标,更涵盖了社会公益、员工培养、价值链上下游关系的良性循环等多个维度。”一名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学者说,“好的企业在社会上如同一个磁场,自然能吸引到优秀的人才。”